找黄金白银行情资讯,就找白银投资网

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积极购买国际黄金

国际黄金协会最新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各国央行继续成为重要黄金买家,2015年第一季度买入119吨黄金,这是全球央行连续第17个季度成为黄金净买家。

国际黄金协会最新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各国央行继续成为重要黄金买家,2015年第一季度买入119吨黄金,这是全球央行连续第17个季度成为黄金净买家。

央行对黄金的收售行为历来极受市场重视,显示了一国的通胀前景及央行对该国法定货币的信心。从1989年至2007年,全球央行年均净售金量为400吨至500吨,到了2008年,央行售卖量减少了近一半,2009年再次缩减,售金量仅为30吨。但从2010年开始,各国央行净购入黄金。

报告中指出,购金行为显示出央行继续推行去美元式的多元化资产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不断贬值,全球经济发展深受冲击,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等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的风险。各国央行纷纷减持美元,开展多元化资产储备的行动。

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黄金储备较少,对黄金表现出更强烈的购买愿望。2009年4月份,中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从此前的600吨增加至1054.1吨。同时,印度、泰国、墨西哥和哈萨克斯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成为较大的黄金购买国。

以印度为例,印度央行过去的黄金储备只有350吨,位于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排行榜的17位。由于近年来连续购进黄金,目前印度央行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557.7吨,上升至全球11大黄金持有者。

6月25日,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5年金银市场论坛上,上海黄金交易所世界黄金协会顾问兼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秘书郑良豪向《中国黄金报》记者表示,未来新兴经济体的央行还会净购买黄金。

日前,澳新银行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中也指出,尽管预计短期内黄金价格达到1100美元/盎司,但2030年金价将随着亚洲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上升,从而提高黄金的投资量,并且扩大新兴市场中央银行的黄金持有量。

实际上,除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积极购买黄金外,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央行也在大量净购买黄金。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5年金银市场论坛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澳新银行全球金属销售主管约翰·莱文就透露,目前,澳新银行购买黄金的行为,是得到澳大利亚央行背书的。“这不仅是增加黄金储备的问题,也是为满足资产储备投资多样化的需求。”约翰·莱文说。

受宏观经济、货币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央行大量增加黄金储备。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俄罗斯央行黄金储备达到了1246.6吨,从2014年以来增加了231.5吨黄金储备。

面对西方制裁措施和油价重跌的双重打压,卢布价格持续下跌,俄罗斯之所以大肆增储黄金,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看来,这是应对全球经济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各国央行一直是黄金净买家,2014年总共增持了477.2吨,是最近50年中增持第二多的一年。世界黄金协会预计,2015年的央行黄金增持量将至少有400吨。

“2008年以前大家都在卖黄金,而现在不同,黄金净购买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金融危机彻底终结。”法国外贸银行贵金属分析师伯纳德·该告诉《中国黄金报》记者,各国央行,特别是亚洲的央行,正在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让储备资产的投资组合更加多样化。

当前,谁提供全球流动性已经成为了金融学家隐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认为,由于私人部门提供流动性不足以及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整体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状态,未来流动性不足问题还将更加严重。2017年左右,全球流动性提供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之所以全球央行持续净购黄金,是因为“黄金拥有任何纸币不具有的属性!”中国建设银行商品与期货交易部总经理王勇如是表示。他认为,黄金是硬通货,只有黄金可以在金融危机,特别是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灵活变现,解决各国的实际困难。

中国白银投资网(cnbaiyin.com):2015年07月07日国际黄金走势图实时行情播报:今日国际黄金价格报1168.58美元/盎司。

更多
更多

价格行情

230.67↑单位:元/克

$

230.67↑单位:美元/盎司

230.67↑单位:元/千克

$

230.67↑单位:美元/盎司

黄金白银兑换器

1美元/盎司=0.205人民币/克
转换

白银走势图·黄金走势图

  • 纸白银
  • 白银T+D
  • 现货白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