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品牌如何利用线下造势活动撬动注意力?-第2页
零售品牌如何利用线下造势活动撬动注意力?我们生活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有一个共识性的标准就是:衡量一个商业活动是否成功,就看人们是否第一时间举起手机拍照分享。
所以当我们考虑做一次创意活动的时候,永远要先回到一个问题上: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紧跟着这个目的,去明确我们需要影响的人,也就是目标受众,再洞察他们的喜好,有的放矢构建有价值的活动策略。
刺激分享法则一:自带“社交货币”属性
所谓的社交货币属性,就是最开始提到的,人们举起手机拍照之后,触发他们去分享的机制,这也是人们自发为你二次甚至三次四次传播的关键。社交货币全面地概括了人际交互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形象化地理解社会网络之间的流通特性。凡是能买到别人的关注、评论、赞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例如以下这些社交货币的流通行为:在朋友圈发自拍去买朋友的点赞;精心撰写的文字发到微博或朋友圈去买围观者的赞和评论;转载优质资讯在朋友圈去买朋友对你生活品味的认同……
我们通过六个维度来评估社交货币价值:Affiliation 归属感,Conversation 交流讨论,Utility 实用价值,Advocacy 拥护性,Information 信息知识,Identity 身份识别。撇开受众的消费层次,仅对于线下活动来说,最有发挥空间的是:
Affiliation 归属感:你的活动能否让人产生归属感?
Conversation 交流讨论:你的造势能否发起相关的热烈讨论?
Utility 实用价值:有多少人能在本次互动中获得实用价值?
围绕这三点社交货币属性去构建活动机制,往往能创造诸如新世相“逃离北上广”,New Balance的colour run这类口口相传,人人追捧的流行。
刺激分享法则二:声色犬马,感官刺激
在五感当中,听觉和视觉冲击是被动的,无预期的,他们比味觉、嗅觉、触觉更能快速反应,留下深刻记忆。这解释了为什么视觉盛宴、歌舞演出、音乐节、演唱会这类活动容易让人疯狂,就是因为他直接粗暴地侵入我们的意识,我们感觉到的只是爽。
人的本质是动物,感官刺激,声色犬马是无法抗拒的。
那么走心行不行?可以,但走心通常更适于做线上互动。
人们在看手机的时候相对安静,有阅读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或者空余出一个专门的时间段来接受这种情绪的渲染,更容易被感染。但线下,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必须造势,炸眼球。所以为什么把东西做到尽可能大,尽可能超出寻常的好看,是有价值的,因为他带来了视觉效果上的冲击,是不寻常的。你把日常的东西在视觉上做出突破,在声效上去引发注意,这些原理非常简单,简单到人们会质疑起实用价值,但目前来看,这些做法的效果依然屡试不爽。